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战争中用车常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战争中用车常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我国古代有记录最早的一次车战?
在中国历史上,具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第一次用车作战是夏启伐有扈氏的战争。
公元前21世纪末,大禹在东巡时死于会稽。益被夏禹指定为继承人,但是各地诸侯纷纷尊禹的儿子启为帝,只有有扈氏不服从启。于是夏启便率兵攻打有扈氏,双方在陕西户县的甘亭一带相遇。战争结束后,夏启命令车左、车右、御手必须各负其责,各尽其职
公务用车的来历?
公务用车是指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车辆,通常由***或企业提供给公务人员使用。
公务用车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“公车”。在早期,“公车”主要是指君主的座驾和代表国家参与战争的车辆,后来演变为了为国家大事而服务的车辆,也用来接送应举的人上书和征召,慢慢地演变为了现代的公务用车。
在古代,不同的官职和地位都有相应的车辆对应,显示出了地位的差别。比如在清朝时期,一品官员可以乘坐八抬大轿,二品官员则可以乘坐六抬大轿,而三品官员就只能乘坐四抬大轿了。
现代社会中,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,如公车私用、超标消费等,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批评。
俄乌开战,你会担心因油价大幅上涨,增加用车成本吗?
对个人而言,油价上涨肯定会增加用车成本。成本高了,自然就会减少非必要出行。但是对于国家而言,油价上涨首先会推高工业制造的成本,由此会造成下游市场产品涨价,贸易出货量减少,社会流动性缩紧……等到大家都没钱了,可曾想到是高油价带来的后果?
2013年2月26日,国内油价定价变得更加细致。主要改变有:
1、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现行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;
2、取消上下4%的幅度限制;
3、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,下限为每桶40美元;
4、当汽、柴油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,不作调整,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。
所以说油价不会一直涨,国内油价涨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涨了,这就是为了防止国际油价波动过大对国内经济的影响。
苏德战争中德军的后勤压力有多大?
谢友邀请问答
一句话,肯定是很大了!
那么到底有多大呢?谁也无法说清楚这个问题!
我在此只举一例说明:1945年春天,战争已经打到了德国境内,攻克柏林即将成为苏德战争和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!
为了在柏林战役中占有火力上的优势,苏军做了充分的准备。
据战后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称:共有三个方面军约250万人的庞大兵力参加了柏林战役,共配置武器7500架飞机、42000门火炮、625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,如果把运输柏林战役的战争物资用车皮排列成一条直线的话,将超过一千多公里。
超过一千多公里的战争物资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,大家可以好好的想一想!
需要说明的是柏林战役只是苏德战争中的其中之一,就战争规模而言它的规模不可能超过莫斯科会战、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大会战。
德军的后勤也是和苏联一样,也是通过铁路运输将战争物资运往前线。
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或者电影看出,德军在一线的火力都是非常的充分。
油料、给养、***等一切补给基本没有中断,除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围的保卢斯军团无法得到补给之外,你几乎就没有看到德军因***的不足而中断战役行动。
最起码你没有看到德军没有武器可用、没有***可打、飞机和坦克以及车辆没有因油料不足而裹足不前。
同样的,你也没有看到德军士兵饿着肚子在打仗,至于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士兵没有冬衣穿,那纯属胡说八道。
大家看一下苏联电影《莫斯科保卫战》就知道了,德军是有冬衣的,只是它的冬衣敌不过苏联的寒冷而已。
而且苏军的柏林战役行动仅仅250万大军,就用了一千多公里车皮的物资运输量,那么整个的巴巴罗萨行动德军动用的部队是550万大军。
后勤供应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!
而且战争越往后打战线也越长,后勤供应的压力自然是也越大。
后勤分两种,一种是后方的战争物资的生产工厂,另外一种是后勤供应运输线。
就德国来说这两种情况哪一种都对它不利,西线的英美盟军用战略轰炸机不断地对德国进行轰炸,科隆、汉堡、不莱梅、鲁尔等地区几乎被夷为平地,德国的武器生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。
撇开这些不提,单单往东线战场输送战争物资就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作量。
五六百万大军、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纵深面积,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物资、再分别运往北方、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。
其次是苏联的铁路运输还并不发达,而二战时的运输机其载重量也很有限,德军要把后方生产出来的战争物资通过铁路运送到第一线,压力到底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。
德国不愧是一个军事强国,一个国家同时和世界上三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作战,即便是最后战败也很是值得令人称道。
原创不易,欢迎您的参与讨论,留言作评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争中用车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战争中用车常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